等殊胜、程济二人来到前面厅房,看见大堂中站着一人,身材魁梧,骨格强健,腹部微隆,宽头大脸、浓眉细目,殊胜不由惊喜诧异道:“原来是关兄,真是喜从天降、大驾光临,让君久等,还请恕罪!”
来者竟然是那日事出有因之人——关雁北,他呵呵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线,感觉粗犷中带着一丝忸捏,不显得做作,却显得格外有趣,他也一抱拳道:“恒山关雁北见过胜君!”
殊胜笑了起来,连忙请他坐下,落座后,他才不好意思地说:“那日关某出手鲁莽,考虑不够周全,没想到闹出那样的结果,让胜君因我之故,反而受被逐出之责,真让关某好生愧疚与自责!又没胆量出来勇于承担,真是对不住兄弟啊!”
殊胜不由感动了,真诚地道:”当时情况下,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的,你别老记在心上,耿耿于怀。“
关雁北道:“关某此来,倒是专门来向胜君报喜的哦!”
程济赶忙问道:“是何消息,喜从何来?”
关雁北,不由卖了个关子,清了清噪子,笑着缓缓道:“这几天书院发出邀请函,请来了天下知名的学者,来为书院学生授课,这次聘请的是一位奇才,他从不去科举应考,但却学贯三派,另辟蹊径,经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程济实在等不急,忙道:“关大人,可不可以直说正题,不要绕弯子,我们性子急,等得比你要难受一些啊!”
关雁北这才笑着道:“这位先生恰好是我的姑丈,而且还是特别惧内的先生,我求他帮你向书院九峰之中的电峰之主求情,因电峰之主早年欠我家姑丈一个人情,所以就此还了,我受唐朝国老的委派前来接你回去的呀!”
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周远望听了也喜不自禁,程济连忙想去整束行李,再入学去,不过殊胜突然觉得这个事不简单,有点疑虑,所以没有表态。
这时程济是发现看了出来,于是问殊胜道:“少主还有何心意不决?”
殊胜道:“恐怕没那么简单,就这么回去,没有附加条件吗?”
关雁北也不由觉得殊胜深思熟虑,确实比他人有先见之明,于是不由佩服道:“胜君,的确遇事有先知先觉,国老们碍于电峰峰主的情面,虽然答应,但是还要罚你在这三个月须每日去后山翰林植种栽培。”
程济不由怒道:“这群食古不化的老家伙,这么死要面子,真是可恶!主公,我看咱们也缓两天再答复他们,要有点志气,不要让他们看小了我们!”
殊胜却不由笑了道:“他们越是想要我走,我反倒越不走,这才叫他们心里拿我没办法呢,没事,我们马上重回书院,种树就种树,又不是什么刀山火海,不必迟疑!”
于是一行三人在周府吃过早饭,又步行回到武岳,正好赶上那位替殊胜求情的老先生在唐朝学堂,为众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殊胜忙静静来到后排倒数第二个位置上坐下听讲,这位老先生姓名,关雁北已经告诉过殊胜了,叫阴晨明,只听他讲道:
中原文明,三教合流,但不管儒释道三家出了多少万卷典籍经书,其实说到底,都是告诉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
所以佛、儒、仙,三个字都是与人有关,佛是否定,要否定人,就是叫人舍弃放下世俗中人的贪欲与恶行,儒是仁者爱人,要求以礼法来约束规范人不合理的欲望与需求,克己复理,
而佛教是以戒律来要求僧人达到要求,道是讲究成仙的,要修行者在世间处于无为状态,就是不追逐世俗的一切功名利禄,从而达到内心的自在解脱,即无不为的境界
儒的对人的划分只有两种,即:君子与小人,理想的愿望是达成圣人,佛对人性中的善恶区分为:佛性与魔性,而道则是以有道无道来衡量一切人与事!
那么道家所言的大道,佛家所说的妙法,儒家所说的天理其实是一个意思,而且具有相同的内涵,首先三家是崇善的,道嫉恶,佛慈悲,儒仁厚,
其次三派也是求真的,道要做真人修真,佛不打诳语不欺骗,儒言必有信不做伪,然后三家也是反对争斗的,道要与世无争,佛要至善不争,儒要礼让非争
而三家遵从大道、妙法、至理的要求,要达到与之同化,才能够超离世间的苦难,或者说也能以苦为乐,进而转苦成乐,离苦得乐,而要想达到道法理的要求,必须要摒弃人界中一切世俗的欲望与追求。
而欲望与追求的外化显相就是世间的名利情*欲,这些是修道人都要脱离丢掉的世间枷锁,而只有儒看起来好象是入世,但是儒的对礼的遵从,是对欲与求的克制,
儒是对普通世人的教化,极恶极善之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是处在善恶之间,所以讲中庸与平和,儒教化的人群在人界是最大范围的。
而极恶大善之人,就归佛道管辖范围,佛有地狱之说是针对恶人的,道能让善人在世间这个环境就能过得自在逍遥,所以道讲长生,长生之说指的是在世间就能达到不老神仙的境界,
道不排斥修道人在世间的享有,而佛一般是让修行者在世间吃苦,然后往生净土极乐世界才能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