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如此,我们便对症下药,让村里人明白女孩子上学的好处就是了。”
“就这么简单?”萧老先生不敢相信。
“男子读书能登科入仕,光耀门楣,可这女子读书,最多也只是识字明理,对于她们家里人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好处啊。”
萧老先生想破了脑袋,最终还是觉得女子读书确实无益于家里人。
他虽然想为女子出一份力,但思想却已经被限制在了条条框框里头。
赵念儿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她开口说道:“女子读书,可以识字明理,仅这一条,确实不足以让村里人心动,但若是读书有助于女子高嫁呢?”
“纵观古今,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有名之士,其妻子哪个不是饱读诗书,让村里人明白,女子读书可以高嫁,若是能嫁到富贵人家,也能帮扶到自家,这样,村里人也能因女子读书这事沾上光。”
自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萧老先生闻言,皱了皱眉,有些不赞同。
“仅凭一个高嫁能说动那些人吗?村里人目光短浅,很多人是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好处费心搏一个未来的。”
再说了,教女子读书,然后再把她们送去嫁人,这完全同他的志向相悖啊。
赵念儿摆摆手,示意萧老先生别着急。
她接着说道:“除了这点,我们还要让村里人看到实打实的好处。”
“什么好处?”萧老先生连忙问道。
“我想了想,除了讲授知识,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技艺班,例如绣花、经营、算术、厨艺、医术等等,这些技艺都是实打实的,有了手艺傍身,女孩子们也可以挣更多的银子。”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规定学习的年限,够了年限就可以分配到活计,工钱至少是五十文一个月,至于这活计,则由我来提供。”
萧老先生听完,眼睛一亮,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如此一来,村里人什么都不用付出,只需要将女孩子送去学堂,学成之后,一个月就是五十文的工钱。
五十文啊,这对于村里人已经算是很多了,村里大多数人都指望着地里的庄稼,一个月要是有五十文的收入,做梦肯定都能笑醒。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算明白这个账,比起将孩子留在家里干那点活,送去读书以后挣那每月五十文的工钱显然更合适。
况且正如赵念儿所说,读了书的女孩子还能高嫁,以后说不定还能帮衬到娘家。
这对于村里人可谓是无本万利的事啊,傻子才不答应呢。
不过,萧老先生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他很快就发现这法子还有一些缺陷。
“赵娘子,此法甚好,可是会不会是舍本逐末,让女娃娃们都想着挣银子和高嫁啊?”
他愿意支持女子读书,就是为了让女子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改变本朝女子的处境。
若是教出一群只为银钱和高嫁的女娃娃们,那他宁愿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