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8章 农产品深加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158章  农产品深加工

    出使队伍的离开给予了陆山足够多的震动和启发,在农产品的的加工上,给陆山开阔了思路。  这使得陆山有了立刻发动部落工部和农牧水利部一起开始研究加工产品的决定。

    鹿部落如今众多的产品之中。  水稻成为了第一个进行深加工的产品,这是陆山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与水稻简单化的产业比起来,麦子除了做面粉以外,搞速冻馒头、速冻饺子以现在的储藏条件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或是面条的话。  手工面倒是可以考虑,可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

    水稻就简单得多了。  陆山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连草更是已经开始改进舂臼的舂米方式。  如今的舂臼都是大型化的设备。  巨大的陶瓷制作的舂臼和大木杖虽然可以确保能快速的解决部落的吃米问题。  可是,在质量上,却导致很多大米在舂臼里变成粉末。  真正成型的大米实在是少得可怜。

    大舂臼在农产品精加工方面,肯定是不能再用了的,虽然速度比起小舂臼是快上不少。  可是,糠和碎米的粉末合在一起。  根本就筛不出来。  这样一来。  反而浪费了不少。  如今,在部落里。  尤其是生活好起来的农民家中,早已经不再吃这样的大米了。

    小舂臼的米质比起大舂臼倒是好上许多,如今,在城外的村落。  大部分的农民都是吃这种大米。  可是,整体来说。  米地质量和外形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害。  并且。  因为舂米的数量和速度不快。  也导致也一个问题。  几乎每家每户,每天都要舂米。

    可是,接下来陆山却遇到了难题,打米机。  陆山也只记得是到了现代之后才出现的东西,现在这种舂臼陆山可是记得一直到清代都还在使用。  自然,陆山也断绝了搞出打米机的想法。

    新的舂臼也在州绪的赶制之下做了出来。  和以前部落公共使用地大舂臼几米的直径每一次舂臼里面可以容纳四根舂棍不同地是。  这一次,舂臼在体积上小了许多。  每次基本上也就够舂五十斤稻谷的样子。

    搞了一些稻谷再一实验。  效果虽然比以前的大舂臼好了许多。  主要是舂棍重量轻一些。  给稻谷的伤害小一些而已。  可是。  米糠混合的现象还是十分的严重。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  陆山将州绪、州狼和连草三人纠集到了一起。  开始思考起新地舂臼来。

    这一次,陆山借鉴了后世风车的原理。  陆山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  自己农村老家每次收割之后。  稻谷里的干瘪稻谷也都是用风车吹出来的。

    现在,这些糠的重量比起干瘪的稻谷轻上许多。  自然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  风车的设计也十分地简单。  由连草做出风车的风箱和风扇,风扇两头用铁制的圆棍固定并在一边安装有一个摇手。  在风箱的顶上,是连接舂臼的一个进谷箱。  在风扇的风口处,用精细地竹条编制的网格可以保证饱满的大米不会被吹走而直接掉落下去。  而第一批糠和实在太细小的米粒却依靠风车的力量分离出来进入上层通道的一个麻袋里面。

    再一次实验之后。  效果比起单独的使用舂臼自然是好了许多。  最后,在部落仓库的边上,一个新的大米加工工厂的厂房也开始动工建设起来。

    整个舂米地设备。  在陆山地研究之后。  虽然没有多余的方法再进行改进之外。  却让陆山有了增加设备数量地想法。

    同时舂棍也得到了改进。  从第一个舂棍的大小数量开始越到最后。  第六道工序的时候。  舂棍已经从一根木棍子变成了一个上面是圆饼,下面却是无数细小圆润齿的舂棍。  这样,在第六道工序的时候,舂臼里也已经大部分是大米。  这才能保障大米受到的损害最少。

    在设计完这一套大米加工设备之后。  陆山甚至都没有等厂房建设完成,就直接在工部的工场内安装上实验起来。

    果然,在采取了分层次,分力度的舂臼之后,在最后一轮工序完成之后。  白花花。  圆润完整的大米已经流了出来。  整个操作显得十分的流畅,而且,因为工序细化在劳动强度上反而有了不少的减轻。  最后一算。  比使用原来的舂臼出米的比例还要高上不少。

    面条。  粉条的制作就略显得粗糙了。  毕竟,制作面条的机器还不是目前的工艺技术所能够达到的。  这样一来,陆山也干脆死了机器制作面条的心。  面条完全是依靠和面再用类似于兰州拉面的技术在制作实验,而粉条。  却是先将红薯搞成糊状。  再刮在木板上晒制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